作者 朱穗怡
最近台湾新竹市理发店“纳粹招牌”事件成为舆论焦点。对於外界的批评声浪,相关肇事者辩称“不知道关於纳粹的历史”。然而,二战中法西斯主义的暴行是历史课本中世界史部分必须教授的内容,属於基本的历史常识。去年新竹市中学生在校庆活动中穿纳粹军服、行纳粹军礼,历史老师还坐在纸箱制成的坦克上扮演希特勒。难道连历史老师也不知道历史吗?这到底是台湾教育的失败,还是“皇民史观”作祟?
在二战中,德国、日本、意大利在侵略扩张中相互勾结,结成了臭名昭着的法西斯轴心国同盟。当时,两岸中国人都是法西斯主义的受害者。面对侵华日寇惨绝人寰的法西斯暴行,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而更早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台湾同胞也纷纷响应大陆同胞的抗日运动,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然而,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包括台胞在内的中国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人。法西斯主义犯下的战争罪行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残暴、最丑陋的黑暗一页。而台湾却不断传出宣扬纳粹标识的事件,真令人匪夷所思。
台湾媒体指出,岛内民众对纳粹的标志或服装似乎有某种莫名的崇拜或向往,因而屡次传出这类事端,显然对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血腥罪恶历史,没有足够认识,反而显露一派毫不为意的姿态,令人摇头。这固然是造成“纳粹服饰”、“纳粹标识”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岛内的“媚日”教育严重扭曲了民众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导致部分民众对当年法西斯的罪行不以为然,当然也就不觉得宣扬“纳粹标识”有什麽不妥了。而始作俑者正是民进党。
民进党迄今拒不承认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不愿放弃“台独”党纲,大肆推行“去中国化”。其“反中”路线与日本安倍政府及右翼势力的“反华”目标臭味相投、沆瀣一气。为了讨好日方,使之支持“台独”,民进党在陈水扁执政以及现在蔡英文上台后都不断向外界灌输“媚日”意识,包括淡化处理纪念抗战的活动、美化当年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宣扬“慰安妇有可能是自愿的”。在民进党宣扬的畸形史观中,占据台湾半世纪的日本统治者竟然从“殖民者”、“侵略者”变成了“建设者”,致使一些民众对日本侵略暴行完全无感,如此又如何能体会其他民族曾遭法西斯主义蹂躏的苦难呢?
为掩饰“去中”、“媚日”的倾向,民进党辩称“台湾是多元社会”,当然有“多元史观”、“多元声音”。去年新竹中学的老师就以“尊重创意”为由未阻止学生模仿“纳粹军队”。然而,“多元”不代表可以颠倒是非黑白,不代表可以践踏他人的伤痛。难道台湾想被冠上“崇拜魔鬼”的恶名吗?
最近台湾新竹市理发店“纳粹招牌”事件成为舆论焦点。对於外界的批评声浪,相关肇事者辩称“不知道关於纳粹的历史”。然而,二战中法西斯主义的暴行是历史课本中世界史部分必须教授的内容,属於基本的历史常识。去年新竹市中学生在校庆活动中穿纳粹军服、行纳粹军礼,历史老师还坐在纸箱制成的坦克上扮演希特勒。难道连历史老师也不知道历史吗?这到底是台湾教育的失败,还是“皇民史观”作祟?
在二战中,德国、日本、意大利在侵略扩张中相互勾结,结成了臭名昭着的法西斯轴心国同盟。当时,两岸中国人都是法西斯主义的受害者。面对侵华日寇惨绝人寰的法西斯暴行,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而更早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台湾同胞也纷纷响应大陆同胞的抗日运动,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然而,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包括台胞在内的中国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人。法西斯主义犯下的战争罪行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残暴、最丑陋的黑暗一页。而台湾却不断传出宣扬纳粹标识的事件,真令人匪夷所思。
台湾媒体指出,岛内民众对纳粹的标志或服装似乎有某种莫名的崇拜或向往,因而屡次传出这类事端,显然对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血腥罪恶历史,没有足够认识,反而显露一派毫不为意的姿态,令人摇头。这固然是造成“纳粹服饰”、“纳粹标识”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岛内的“媚日”教育严重扭曲了民众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导致部分民众对当年法西斯的罪行不以为然,当然也就不觉得宣扬“纳粹标识”有什麽不妥了。而始作俑者正是民进党。
民进党迄今拒不承认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不愿放弃“台独”党纲,大肆推行“去中国化”。其“反中”路线与日本安倍政府及右翼势力的“反华”目标臭味相投、沆瀣一气。为了讨好日方,使之支持“台独”,民进党在陈水扁执政以及现在蔡英文上台后都不断向外界灌输“媚日”意识,包括淡化处理纪念抗战的活动、美化当年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宣扬“慰安妇有可能是自愿的”。在民进党宣扬的畸形史观中,占据台湾半世纪的日本统治者竟然从“殖民者”、“侵略者”变成了“建设者”,致使一些民众对日本侵略暴行完全无感,如此又如何能体会其他民族曾遭法西斯主义蹂躏的苦难呢?
为掩饰“去中”、“媚日”的倾向,民进党辩称“台湾是多元社会”,当然有“多元史观”、“多元声音”。去年新竹中学的老师就以“尊重创意”为由未阻止学生模仿“纳粹军队”。然而,“多元”不代表可以颠倒是非黑白,不代表可以践踏他人的伤痛。难道台湾想被冠上“崇拜魔鬼”的恶名吗?
来源:大公网